4000-211-365
资讯
字体:

聚焦全国两会丨中国科技的顶级智库 两会院士们提案建议一览

发布时间:2021-03-09

黄震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一个突破,搭建好两座桥梁,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为我国创新策源产生无限新供给,新动能。技术转移与转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不仅是催生高水平科研的原生动力,为大学和科研机构提出更新、更具价值的科研选题,更是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科技与市场有效融合,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新产业、新就业岗位,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促进技术转移,一定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不能政府包办,而应政府搭台,做好顶层设计,让市场主导、企业唱戏,充分尊重市场在配置技术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技术转移商业模式创新,由市场发现科技价值,建立技术资本化机制,推动技术转移市场化专业化发展。”


袁亚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应该取消对聘用的青年科研人员设定一些不合理的定量考核指标;建议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参照国际学术界通行的终身教职制度,给予新招聘的青年科研人员相对长的初始聘期,比如六年,使其在初始聘期内拥有宽松的、安心工作的科研环境,对青年科技人员初始聘期结束后可参照国际通行的终身教职评审方式决定是否续聘。”


王金南 全国政协委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当前最紧迫的就是要摒弃传统的粗放式发展道路,防止在‘高碳’轨道上谋划‘十四五’、‘十五五’规划,最大力度消除未来10年产业发展的二氧化碳排放‘锁定’效应。要以碳中和目标制定各省区市、重点行业和部门的碳达峰目标,加快建立地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梯度’管理体系,分别进行全国、行业部门、地区达峰判断,全面建立自下而上的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统计和核算体系。”


余少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一种新形式,在科技创新和科技开发活动中应该享受国家级创新平台已有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参照国家财政资金持续支持其他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做法,给予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5年的运行管理费支持,运行管理费中可包含日常研发费用的支出;支持方式可以考虑前资助+后补助混合方式;支持额度可按绩效评估结果,每家每年给予5000万元到1亿元的支持。”


陈晓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校长

“引导和支持新兴业态骨干企业从垂直链条式创新转变为全产业链生态创新,创造和储备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利组合、软件著作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算法等,引导新业态企业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同时,针对目标市场国广泛开展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知识产权布局,并建立新业态全产业链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监测体系,预判“出海”风险,有效应对。”


杨华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探索体制机制,提高创新策源能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新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所依托的高等院校、相关行业企业间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重组思路上,探索实现一个内循环,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系统性开展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的融合,以及与工业界的深度合作,探索成果共享、协同攻关、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这其中还包括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区域联合。”


赵宇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科技需要高投入,单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价值越大的成果,需要投入的时间和资金就越多,三至五年甚至十年才能把一个高科技产业培育起来。我国的社会资本和企业往往缺少这样的长远眼光,让一些本来很有希望的创新成果止步于成果转化。建议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社会资本和企业也需要以更高的境界和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科技创新,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真正长期投入研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饶子和 全国政协委员 天津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要对基础研究的范畴进行界定。基础研究已不再是探索自然的“纯科学”。在当前形势下,基础研究在关注世界科技最前沿的同时,应更紧密地联系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解决国家在基础理论、底层技术、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建议科技部、科学院、工程院和相关部委遴选各领域的资深专家组建工作专班,由科学院和工程院院长担任主任,对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的总体布局进行咨询和管理。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的内容应明确和细化。其内容应坚持引领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坚持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需求、坚持解决关键领域的核心科技问题。”


孙宝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加强统筹部署,加大科技投入强度。明确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目标需求和重大任务,优化顶层设计,统筹部署国家科技研发计划,加大对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中国传统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基础研究要持续支持。同时加强食品营养与健康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汇聚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优势力量,组建集中研究国人营养需求和代谢机制的科技创新实验室,打造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邓中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通过投融资手段,更加精准地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继续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支持力度,特别要向涉及我国公共安全、信息安全,具有垂直域创新和应用的重要领域倾斜。同时,他还建议进一步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科创板开设绿色通道,加快上市审核进程,通过上市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打造核心技术人才的高地。”上技所 stex shanghai technology exchange 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产学研 科技创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