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211-365
资讯
字体:

“开市这两年”系列专题 | 全力以赴国家使命 勇担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

发布时间:2022-11-03

前言:2022年10月28日,上海技术交易所迎来了开市两周年。为了更好展示上海技术交易所的工作成果,总结市场服务经验,进一步推动高标准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我们将围绕开市两年以来技术要素的运营服务及相关案例推出专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科技评价是引领科技发展、优化科技管理、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工具,对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个指挥棒,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坚持正确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


日前,科技部等十部门联合发文,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其中点名上海技术交易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研究并实施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的改革工作。试点工作要求发挥技术交易市场在科技成果定价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现代化高水平的行业引领功能,更高效率配置技术、资金、人才,实现效益最大化。


对此,上海技术交易所给与了积极响应,在以往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实践和经验上,制定了评价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和举措,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事业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因何承担科技成果评价的国家使命


首先是国家级平台的必然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个“指挥棒”,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坚持正确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上海技术交易所作为国家级的技术交易市场平台,更应该替国家握好这根“指挥棒”,树立正确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激发科技创新潜能等,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既为坚持正确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指明了方向,也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注入了强劲动力。


其次是公信力保障。


当前科技成果市场定价缺乏公允价格,很多无形资产评估沦为“证明”评估,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具有公信力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机构和评估机制手段。为引导和规范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市场,鼓励通过第三方机构实现科学、独立、客观评价,同时保证评价服务质量,准确判断成果价值,上海技术交易所建立了市场化评价机构管理体系,包括机构遴选机制、评价能力图谱、评价工作标准以及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合规高效的交易流程完成成果转移转化,最终实现科技成果价值的市场验证和公信力保障。


最后是基于市场化评价的专业性。


上海技术交易所基于成果评价的多年实践经验和探索,建立了以多维度模块化评价模型为产品,以分领域跨行业专家智库为资源,建立了科技成果专业化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市场性、技术性、社会性、法律性、投资性、可专利性、风险性、企业实施基础、研发团队在内的适用于各类评价应用场景的多维度指标,不仅能够满足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政府机构等不同主体的需求,同时提升科技成果评价的改革试点的工作效率。


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的任务与举措


上海技术交易所此次承担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目标包括:建立一套基于交易所登记、托管、交易、结算功能的多元化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交易定价方法;开展基于资本联动、区域发展及产业协同的科技成果评价实践,形成多个应用场景;建设一站式的科技成果评价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一个可评价、能评价的市场化评价生态。具体的任务实施与举措如下:


试点任务一:建立现代化高水平技术交易市场,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成果市场交易定价办法。


主要举措: 


1.

探索建立“沉睡专利”价值发现机制。在不少于2家的高校、院所和国有企业开展试点,发挥上海技术交易所作为上海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技术交易分中心职能,建立“沉睡专利”披露、评估、处置、加速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保障职务科技成果合规处置,以市场化方式发现专利价值。


2.

探索建立技术权益登记制度。探索建立覆盖科技成果全类型(如专利技术、技术秘密和服务能力)、科技成果全周期(从成果发现到成果转化)的分类权益登记机制;聚焦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帮助成果完成人(团队)厘清与就职单位的权属边界、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明确转化科技成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职务科技成果合规转化。


3.

构建多元组合梯级利用的评价机制。组建全国性科技成果交易服务网络,链接区域政府、企业、研究机构、投资机构、社会组织、行业专家等,联动兼顾行业特点、交易主体差异性等,模型评价、专家询价、市场确价多元组合,线上线下结合,精准对接客户定制化需求。


试点任务二:建立全国性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探索技术交易业务与资本市场对接机制。


主要举措: 


1.

探索技术交易与资本市场有效融通。从资本市场服务需求出发,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与金融投资机构评价体系、创新合作等业务的联动机制,挖掘科技成果评价对金融业务合规性和保障性上可发挥的确权和确价功能,围绕上海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同需求,构建技术交易与金融服务相融合的科技金融交易服务平台,探索试验各类科技金融创新产品。


2.

探索技术交易助力区域创新发展。结合本市和长三角区域的发展优势和特色,以提升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杨浦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长宁区数字化经济,黄浦区金融科技、静安区国际化服务业、闵行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松江区G60科创走廊,以及无锡市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等,开展科技成果市场交易定价办法的实践,强化技术要素资源的精准供给。设计发布技术市场交易指数,引导技术要素资源的高效流转。


3.

探索技术交易赋能产业转型升级。针对细分领域技术交易特殊性,强化技术交易服务、完善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办法,提升交易效率。在卫生健康、生物医药、医工交叉领域,联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微创医疗集团等;在绿色环保领域,联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等;在高端装备领域,联合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协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在农业科技领域,联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以及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相关重点学科领域开展专题示范。


试点任务三:搭建一站式的科技成果评价信息服务平台


主要举措: 


1.

联合上海市技术市场协会,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科技成果评价研究院等单位,成立“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专业委员会”,发挥社会组织公平公允作用,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库及评价标准规范。形成一套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管理制度体系,开展评价机构与技术经理人评价业务培训,遴选出一批具有科技评价服务能力的机构和专业人员并实施备案登记,并根据实际用户反馈开展机构及人员的分级评价。


2.

汇聚长三角区域科技评价政策、标准规范、方法工具和机构人员等信息资源,搭建立足长三角并可服务全国的一站式科技成果评价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信息管理与相关业务指导服务,实现包括评价委托、材料审查、合同签订、筛选专家、组织评价、出具报告在内的科技评价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服务。


上技所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的实践案例


 1、支撑协作功能性平台的科技成果评价


依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型平台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协作分工,完成了功能型平台科技成果深度评估项目,具体工作包括:制定了评价机构的筛选办法,面向市场从机构经营情况、人员能力配置以及服务案例等方面,通过专家评定和市场公示,遴选了32家具有评价能力的专业化机构开展科技成果深度评价工作,试点从市场性、交易性、法律性、技术性以及投资性五个维度展开评价。面向高校院所、企业征集待评价科技成果共124项,并由筛选的评价机构完成科技成果深度评价报告,并组织专家对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定。对评价出的具有转化价值的科技成果提供相关跟进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进入上技所转移转化。


2、提供知识产权评定助力企业上市


以知识产权服务评定的形式服务于某计划上市的科创企业,对企业委托相关服务机构开展的专利稳定性分析以及知识产权鉴定服务进行合理性评定,对机构的服务资质和服务流程进行规范性审核,并出具评定意见书,协同科创企业进行技术风控。目前该企业已经成功科创板上市,在所有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市值排名第一。


3、通过成果评价为企业实现质押融资


企业在申请融资贷款时需提供相关技术合同和技术专利资料,上技所会利用评价系统,对专利价值出具预评估报告,交由银行进行尽调,后反馈给上技所出具正式的技术专利评估报告,银行会根据上技所出具的交易登记凭证和技术专利评估报告综合审核额度,后完成审批进行知识产权登记备案,最终完成放款。截至2022年10月,“技知融”产品出具正式评估报告17份,对应145项知识产品,授信金额达10.81亿元;另有356项知识产权处于预评估阶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