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211-365
资讯
字体:

上海科技报:制度改革视角洞察上技所科技成果评价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04-11

金山区科委副主任周芳经常和同事们走访区域内的各大高科技企业,近距离地了解企业的技术路径和研发状况,为科技人才进行贴心需求分析。在她心中,有一张区域内各领域高科技企业的实力排名表。“客观评价”和“精准服务”是上海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开创科技成果评价的新模式,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正在建设全球创新中心的上海先行先试,着力在科技成果评价和科技人才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各类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成功打造了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上海样本”。


多机构、多维度评价“象牙塔”成果


在位于杨浦区湾谷科技园的上海技术交易所中,32个机构的专家们汇聚一堂,这些专家来自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科技情报分析机构等。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从技术性、市场性、法律性、交易性和投资性这5个维度,对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进行分析判断,给出合理估值。


上海技术交易所的主要工作是发现科技成果价值,组织交易,完成交易鉴证。科技成果的市场评价和估值是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颇具难度。


“买卖双方的偏差很大,站在发明家、投资人、企业家三者的不同角度,对科技成果的价值判断是不一致的,从产生,到进入产业化,再到投入商业化,科技成果在每个阶段呈现的价值也不一样。”上海技术交易所创新研究院院长、评估中心主任宋延军博士和同事们正在破解这一难题,他们组织更多专业化机构参与到市场化评价中,目标是给出交易双方都认可的客观严密的确价报告。


在上海市科委的指导和支持下,2021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型平台从高校和科研院所中遴选了124项质量较高、有产业化可能的应用性科技成果,由上海技术交易所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宋延军告诉记者,评估报告综合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定性评价一般是基于文献检索和相关机构的评判,定量评价依据的是上市公司的年报、招股通知书和市场调研机构定期出具的报告,我们会邀请相关领域没有利益关系的首席技术官(CTO)去判别成果价值。


探求科技成果的真实价值并不容易。从学术角度看,今天全球科学领域的分类已细分到超过1.8万个主题,需通过大数据追踪判别其在细分领域的真实位置。在实践过程中,上海技术交易所会选择擅长某个领域的投资机构去深入探究,同时也购置了爱思维尔的数据库,进行跟踪和分析。


“另一个评判角度是去观察各国科技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可反映出相关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宋延军说。


从市场角度出发,上海技术交易所和32个评价机构还会将科技成果和相关市场产品进行比较,不仅从市场规模和价格上对比,还会列出该科技成果存在的优缺点。


探索实践目前已有所收获,遴选的124项科技成果已有20多项完成市场交易,确价得到市场认可,中科院某机构某新药成果交易额超过1亿元,达到评价预期。目前,在上海技术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科技成果达到5445件,累计交易额超过152亿元。


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助理陆继军透露,目前正探索将科技成果确价结果与司法领域、金融领域的确权进行衔接。比如在知识产权诉讼中对成果价值进行认定,在金融贷款中对知识产品质押的专利估值进行采信。


“评估”和“改进”并进的“第三方评价”


2020年,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进行“大城市地面公交精准服务高效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的科技评价,学会从专家库中挑选了来自学术界、工程界和业内企业的9位行业知名专家对项目进行“体检”。评审会上,专家们不仅对项目涉及的技术进行了研发和应用方面的评价,还为其开出“试点先行、分步实施”“调整城市公共交通指标体系”等建议。学会顾问、原秘书长朱惠君高工介绍说,该项目已为16个“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的创建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上海市科协所属学会中,类似的完成第三方评价的科研项目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共有70家学会获得市科协科技评价资质,近5年累计完成各类科技评价超过6000项次。


推动所属学会开展第三方科技评价,这缘起于2009年对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的调研。当时企业普遍希望能有第三方专业化的机构,为其自主研发的项目及其成果做出客观、公正的公益性评价。当年,在有关院士专家的倡导和牵头下,市科协成立了科技评价工作委员会,支持和推动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科技社团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公正客观的综合优势,针对企业自主立项、自行投入产生的科技成果开展社会化的第三方科技评价工作;并专门制定和印发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评价工作管理办法》《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评价工作细则》等制度文件。


“学会开展的科技评价不单单是评价,还包含着咨询和服务的元素。之前,我们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有所误解,觉得实验室成果拿过来就能用。事实上,情况更为复杂,其需要经过工程阶段的验证,进入市场前还需要与现有技术和产品进行比较,从成本和质量角度分析,看是否有市场前景。有时在实验室内看似有价值的成果很难落地转化。”上海市工程师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学会对“桥梁缆索”项目进行评价时,就请来设计、施工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以“政产学研用”的视角来集中“挑刺”,找出不足之处,督促企业改进。另外,评价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跟踪的过程,对某项目的第三方科技评价每3年会进行一次,评价是为了项目的完善和升级,让其更符合市场需求。


打造全新人才评价的“丈量尺”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王飞名博士研制的“沪旱1516”籼型常规节水抗旱稻品种去年通过国审,该成果受让金额高达132万元,王飞名顺利晋升高级职称。同样,因为在科研和应用领域有突出表现而获得职称晋升的还有张安宁博士,其研制的“旱优3015”节水抗旱稻品种成功转让给江苏丰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中心探索形成符合科研单位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包括改变对科技人员套用行政干部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等,探索建设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制度,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微系统所),每年因突出的科研成果而破格晋升的科研人才有10多位。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上海微系统所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契机,成功打造“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在此体系中,上海微系统所是国家战略性前沿技术研发平台,上海工业研究院是中试化产品与技术转化平台,上海新微集团是科技成果转化与资本运作平台,三者实现“材料-芯片-应用”与“应用-芯片-材料”双向循环,撬动科技成果转化。根据科研活动的特性,目前正在探索从基础科学研究、技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究、科研支撑保障这四大类进行人才评价,并积极探索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团队负责人的评价模式。


彰显国际化的人才导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评价机制。近年来,上海在科技人才改革工作中持续发力,引入了创新多元评价方式,推出一系列举措。比如成果转化经济效益、发明专利等情况在职称书面申报中起到重要作用;海外人才的海外经历可以作为申报依据,有突出业绩的,有绿色通道申报职称。在2019年首次开展的工程系列人工智能高级职称认定工作中,未具有职称而直接破格申报正高级的有11人。


上海还不断健全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与机制,坚持用人主体评价为主,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率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重大产业领域推动由领军企业等牵头制定人才评价标准,注重研究成果质量及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力。


本文来源:上海科技报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