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211-365
资讯
字体:

全国两会释放科技创新强烈信号 上技所有哪些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2024-03-12

导语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及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一系列提纲挈领的规划已经被明确提上了政府议程。特别是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引擎,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高度重视,同时也释放出一批强烈“信号”。对于技术要素市场而言,如何将“信号”转化为动能,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报告中,2024年首要工作任务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四个字是总书记对于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最新诠释,也是因势利导、量体裁衣的重要方法论。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全国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资源禀赋、特色产业与发展条件,要紧扣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有选择地推动本区域新成果、新产业、新模式发展,让各类先进、优质的生产要素顺畅流动,高效建立起新动能、新优势。

对于上海技术交易所而言,因地制宜的关键在于紧扣“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词,利用自身的资质和服务,为长三角地区的优势产业发挥技术要素资源高效配置作用,从而进一步赋能区域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上海技术交易所先后在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布局了区域创新服务中心,为当地导入优质技术资源和成果转化服务,帮助地方逐步发挥出特色产业优势。同时还与长三角20余家技术市场建立了交易规则、数据、信息互联互通的网络,有效推动了长三角统一技术市场的建设进程。例如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上海技术交易所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于2021年开始共同建设“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该中心的建设旨在通过市场化机制让技术要素顺畅流通,降低交易成本,让企业需求能更好地适配科技创新成果,并加快打通科技要素在沪苏两地流动的堵点。通过两年多的运营,该中心已集聚了超过2万条管线数据,为企业提供信息披露、数据整合、交易鉴证、知产评价、金融贷款等一系列闭环服务。并围绕管线资产交易完善生态体系,组织生物医药资产交易活动论坛,构建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商业化、资本市场等专家智库,加速形成生物医药科技要素交易全链条服务体系。

 

“奋力一跳”实现技术交易突破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奋力一跳”成为了一个高频词,屡屡出现在各种会议场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咬定目标、埋头苦干、奋力一跳,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新答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也表示,今年将5%左右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奋力一跳”是要制定合理的目标预期,充分抓住时间窗口和机遇窗口,实现未来高质量发展蓝图。对于科技创新来说,“奋力一跳”是看准新兴产业和赛道,加速前沿领域的投入和转化,让更多核心技术落地应用。对于上海技术交易所来说,“奋力一跳”就是夯实技术要素市场的核心功能建设,为技术交易增量提供平台支撑。

作为技术要素市场的“国家队”,工信部、科技部、国知局等国家各部委以及上海市政府都对上海技术交易所都提出了平台建设要求和发展使命,包括建设全国技术交易平台、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全球跨境技术贸易中心功能型平台、引领全国统一技术要素市场建设等等。对此,上海技术交易所自开市以来,一直不断修炼“内功”,夯实技术交易的核心服务功能与产品。例如上海技术交易所打造的技术确权、确价体系,其意义就在于形成技术由场外转向场内的“锚点”,成为了市场内畅通流动的产权价值明细,也为技术交易提供了合规保障与合理标的。

开市三年多以来,上海技术交易所已登记科技成果超17000条,为1000多个创新主体提供确权服务,打造出诸如复旦大学赋权试点项目交易服务等品牌案例。与此同时,为全国高校院所1200余项科技成果进行全景评价,并形成了多元化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方法,有效地推动高价值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目前,上海技术交易所累计成交金额已经突破了340亿。在此基础上,上海技术交易所还将“奋力一跳”,加快完成各项平台的建设任务,不断打造技术交易的核心功能,实现交易量的快速递增与突破,为“十四五”规划全国达成五万亿技术合同成交额的目标不断做出贡献。


布局交易网络引领统一大市场建设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再次被“点名”,要求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

长期以来,我国不同区域市场分割问题持续存在,不仅制约了生产要素的全国性流动流通和应用,而且一定程度上导致区域间的不均衡性不断固化,以至于地区差距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技术要素而言,统一的大市场将有利于破除信息壁垒,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打造一个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与运营体系,以推进全民共同富裕。

为了尽快落实国家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战略部署,上海技术交易所全力打造全国区域联动的技术交易生态体系,以多维度互联互通为手段,提高技术交易撮合效率、降低交易综合成本,让技术全域交易、全程可溯,提升跨区域科技实体经济发展。截至目前,上技所联合23家全国技术交易市场搭建了“核心交易网”、联合60家科技市场服务机构搭建了“服务协同网”“两张网”,实现了活动通、服务通、支付通、一证通和交易通,实现了流动的、开放的、统一的技术交易市场联盟。同时上海技术交易所还与各地区政府、园区进行合作,共建了11家区域创新中心,为当地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平台载体和源动力,推动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力量发挥自身优势,互相合作,协同创新,促使地方产业开辟新的增长点,以科技创新反哺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

 

国际化赋能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在全国两会上回答上海如何建设国际科创中心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副市长刘多表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重要战略任务。上海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推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从建框架到强功能不断跃升。同时还列举了“强化前沿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开放创新协同网络”、“建好用好战略科技力量”、“深化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创中心承载区建设”等七项任务部署。

由此可见,上海市政府对于科创中心建设正在扎实稳步推进,已经步入到“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协同推进的高效发展阶段。在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构建高水平国际创新网络,提升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上海正在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去不断引入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响应国际化需求,支撑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上海技术交易所一直在积极筹划布局国际跨境技术贸易。2023年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正式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成立,基于临港新片区国际贸易的产业优势,导入上海技术交易所各项服务功能,整合海内外技术资源和技术转移渠道,围绕“引进来”、“走出去”、“跨境技术交易结算”三大服务环节,与临港新片区共同打造跨境技术贸易创新生态链,着力引入全球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力。目前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已经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在美国、加拿大、荷兰、丹麦、韩国等11个国家设立了海外分中心,与32个国家形成了国际渠道协同网络,链接了超过600项的海外成果,未来将建设成为全球资本与科技创新策源的战略枢纽。


相关信息